科普园地
【科普园地】精神用药别乱调!药物浓度监测,精准用药的“导航仪”
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且易反复发作、可严重致残且治疗率低的疾病。精神疾病的治疗方式有心理治疗、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,其中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的最主要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。迄今为止,已有200余种药物应用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,但由于存在个体的差异,相同剂量的药物疗效不尽相同。与传统经验用药模式不同,血药浓度监测通过定量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以优化药物治疗,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,实现个体化治疗,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。
精神类药物血药浓度检测有哪些临床意义?
1.提高精神药物治疗的有效率,缩短达到治疗浓度的时间。
2.减少药物不良反应,避免过高浓度造成的毒性反应。
3.评估病人的依从性。
4.有助于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。
5.减少医疗费用,减少复发以及带来的相关费用。
精神类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的频率?
1.剂量调整阶段:改变剂量,血药浓度稳定后监测(建议服药后3-7天测量一次)。
2. 维持治疗阶段:推荐至少3-6个月一次,杜绝症状复发。若存在服药依从性不佳、联合用药或吸烟等影响药物药效的情况,监测频率增加,建议1-2月监测一次。
3.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,至少应该每3个月检查一次,产后24h内也应进行。
4. 对于特殊亚群的患者,儿童或青少年患者,智力障碍患者或老年患者,特别是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,强烈推荐进行血药浓度监测。
我院开展了哪些血药浓度检测项目?
温馨提示:
如检测结果不在有效浓度范围内,请您不要自行加减药物,应当咨询专科医生及药师,并说明此次检测前的用药情况、合用药物、抽血时间、饮食等。专科医生及药师经综合评估后,会对给药方案进行合理调整。
精神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
有哪些临床意
精神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
有哪些临床意义






